“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,把提高企业效益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。”
铜绿山矿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,将其作为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。针对今年生产经营的困难和压力,该矿党委坚持“围绕中心、进入管理、发挥作用”,积极融入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,号召各级党组织主动承接矿6大类53条硬措施,选取重点难点作为目标,纳入主题活动内容,成立34项特色活动项目,并实行项目管理,各级党组织实打实地开展活动,实打实地考核评价,红色引擎激发创效活力,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
“得寸进尺”抓安全
“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”。采矿车间党总支把安全放在首位,结合实际,指导采矿生产班党支部开展“创建党员安全标准化采场”活动。
该党支部结合分片包干,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,以9402、9408、9412三个采场为重点,创建1-2个党员安全标准化采场,打造全矿标杆。支部机关党员张晓华、邹坚,他们除各自分片区域外,还担负着安全标准化采场的孔网参数的管控。4月份,车间实行市场化大包后,火工材料由各机台自行承担。有的机台为节约火工材料,在打孔时,网孔间隙过大,造成爆破后的矿石都是大块,给后续铲、供矿带来麻烦,二次解炮反而造成成本上升。而且网孔间隙过大使顶板造型不易控制,产生安全隐患,严重影响后期出矿。张晓华、邹坚特意制作了长度为800毫米的竹竿或木棍作为标尺,分别到-485米中段和深部现场检查。一旦检查出网孔间隙“超标”,要求机台重新布眼打眼,并给予100~300元不等的罚款。自5月份这两位党员开始“巡山”以来,孔网度得到较好的控制,采场生产效率更高。三季度,采矿党支部三个采场安全标准达到考核要求并通过验收,共计完成采矿量1.2万吨,掘进进尺160米,实现党员身边无事故。
“循环往复”来创效
选矿车间生产一班党支部围绕“降低5074球磨机生活水单耗”做起了文章。
5074球磨机冷却水原先采用的是生产水,但水中细微杂质极易堵塞管路,冷却效果不佳。后改用生活水进行冷却,冷却方式是开路,生活水随着冷却的过程最终直接排放,十分可惜。党支部书记柯希云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,一致决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节约冷却生活水。他们配合维修人员安装一台8立方米水箱作为循环水箱,外接流量管道泵作为循环泵,并在回水管加装风冷散热器,利用风冷散热器带走多余热量,降低回水温度,实现回水循环利用。6月30日,该冷却水循环装置正式投入使用。支部建立生活水单耗跟踪数据台账,出现异常时,及时组织召开分析会,制定有效管控措施。经过几天的运行,党员们发现,因为天热气温高,在冷却水循环使用6小时左右,水温会升高到50摄氏度。这个温度可起不到冷却的效果。他们当机立断,现场增加鼓风机,给冷凝器降温,加快散热速度。甚至随着温度的升高,将鼓风机固定在散热器上,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。随着不断观察、摸索,攻关小组成员总结出规律,气温低在20摄氏度以下时,水箱冷却水无须更换;气温在20-30摄氏度时,每天白班换水1-2次;其他时间仍使用水箱循环水冷却,一天换水3-4次。该党支部降低5074球磨机生活水单耗攻关项目,在三季度完成0.023t/t,较基础目标节支4.32万元,较工作目标节支1.44万元,较奋斗目标节支0.32万元。
“诛两分寸”精管控
充填车间党总支的制浆班党支部,其成本大头是絮凝剂。为保证全粒级尾砂沉降满足井下充填要求,絮凝剂的量一定要给足。这其中还有没有可降的空间?
3月初,通过技术人员计算分析,提出絮凝剂降到18g/t的目标。党员胡剑宇、钟志平、沈维华、赖卫东等先将目标值定为21g/t进行试验,每日对絮凝剂干粉给药剂进行校准,确保精准给料,每班关注送砂量的变化,根据送砂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絮凝剂的用量;每班观察深锥浓密机溢流水的水质状况,根据溢流水的情况及时调整絮凝剂用量;监控絮凝剂稀释水的添加,每日对絮凝剂的消耗情况进行盘存。仅三天时间,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。他们趁热打铁,将絮凝剂用量调整至18g/t,并反复调整稀释水的添加量,确保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充分混合。通过7天的试验,最终确定将絮凝剂用量降低至18g/t时,增加生产水及补加水25m3/h,深锥溢流水未跑混,溢流水含固量低于300PPM,达到了技术要求。制浆党支部通过对絮凝剂在添加过程中的管控,以及对相关设备的不断改进,对职工操作水平进行提升,通过8个月的运行,絮凝剂的添加严格控制在18k/t,满足了生产的需求,已实现降耗10万元目标。
十里铜乡,红色引擎。该矿各级党组织服务中心,紧扣生产经营重难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,在创新创效上各显其能,取得了较好的创效成果。创效无止境,创效正犹酣。
(梅晓艳)